新零售,成為了2017年的熱詞,。
從新商業(yè)時代大背景來看,,新零售的發(fā)展有以下特征:
首先,,新零售來自新技能的驅動,。隨著互聯(lián)網技術的提升,,企業(yè)開始把數(shù)據(jù)作為生產資料,把算法作為生產線,,用大數(shù)據(jù),、互聯(lián)網等對零售進行重建。而這,,也是新零售區(qū)別于傳統(tǒng)零售的關鍵,。
其次,線上線下一體化已成趨勢,。電商流量的紅利正在消失,,全渠道經營顯然成為了企業(yè)不得不去嘗試的路徑。無論是線上電商,,還是線下門店,,它們都面臨一個線上線下“并軌”的過程。
最后,,銷售升級為新零售的實踐,,提供了巨大的空間。
電商的征程加速了消費的進化,。新零售之前,,用戶購買早已進入了2.0時代,即能夠做到隨時隨地購買,。很多時候,,用戶只要躺在沙發(fā)上就能購置衣服、零食,、床上用品等,。但它們不能夠做到隨時隨地響應,很長一段時間,,我們在手機上點擊購買之后,,是漫長的物流等待。
餓了么,、美團等外賣業(yè)務的崛起,,使等待時間變得越來越短。下單一頓午餐,,它們能夠在特定的時間內送貨上門,。
“隨時隨地響應”是一種用戶需求,企業(yè)正在這種需求上更新迭代,。餓了么,、美團做得并沒有那么全面,它們的響應較為及時,但是不能保證服務質量—它們的服務是第三方提供的,。
消費的3.0時代,,應當是盒馬鮮生開啟的。它可以實現(xiàn)用戶隨時隨地購物,、隨時隨地響應,,通過自有物流,30分鐘即能上門,。
盒馬鮮生基于地理位置的精確運營,,每個門店服務周邊3 000米以內的用戶,將用戶需求的數(shù)據(jù)化和可視化,,對于不同層級、不同喜好的用戶進行點對點分析,,了解他們的消費場景,。喜歡下午茶還是夜宵?更多在辦公室享用還是在家?是出行、郊游抑或是其他?盒馬鮮生要根據(jù)這些場景,,判定用戶的相關需求,,并保證能夠提供相應的新鮮食材。
其“日日鮮”商品有蔬菜,、有肉鮮,,它們只能銷售1天。這考驗的不只是供應鏈搭建,,更多是對用戶在這一天需求的精準運營,。通過新零售數(shù)據(jù)化的分析,“日日鮮”商品大多是早上配送到,,到晚上八九點就可以銷售一空,。
盒馬鮮生是一個“四不像”:它是一個超市,又是一個餐飲;是一個電商,,又是一個末端配送點,。它從門店獲取流量,徹底改變了電商的流量來源;3 000米精準化的流量運營,、復購和轉化率大大高于傳統(tǒng)電商,,坪效高于傳統(tǒng)零售3~5倍;B2B2C的門店低成本冷鏈物流運營……這些都在助推大家眼中的“四不像”成為新零售實踐的標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