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很多壺友看了很多關于紫砂的報道后,,不禁有些疑惑,,為什么要用紫砂壺泡茶,,瓷器壺和玻璃壺就不能泡了嗎,?
當然沒有人說瓷器壺和玻璃壺不能泡茶,,各人有各人的愛好,,有人喜歡樸素厚重的紫砂壺,,就有人喜歡剔透的玻璃茶具,,和秀氣素雅的瓷器茶具,,這都是大家自己的喜好,,誰也不能說不對,我們不能否認他人的喜好,,但也要對自己的愛物有一定的了解,。紫砂壺在愛喝茶的人之中備受推崇不是沒有原因的,今天我就給各位喜歡紫砂壺的壺友細談為什么用紫砂壺泡茶,,紫砂壺泡茶的優(yōu)點是什么,,不為反駁他人觀點,僅供壺友自娛一笑,。
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茶為日常的主要飲品,家中客至,,富貴人家自然是以好茶相待,就算是窮苦人家,,當有客人來到家中,,也不會直接端一杯清澈見底的白水上桌,至少會沖一些細碎的茶葉末,。由此可見茶在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占據(jù)了很重的地位.
好茶自然要有好茶具,,隨著朝代更替,,主流的審美一直在變,茶具種類和材質層出不窮,,金銀富貴繁麗,,玉石瑪瑙素雅溫潤,水晶琉璃晶瑩剔透,,而紫砂,,則隨著時間的沉浮積淀愈加古樸大氣,甚至被諸多文人墨客贊為茶具之首,。為什么呢?
首先從紫砂壺的功用和材質開始說起,。
不論什么樣的茶具,再漂亮精美,,工藝繁復,,追根究底都是為茶服務的。
唐宋時期,,人們飲茶多為抹茶,、煎茶,日本如今盛行的茶道就是抹茶,,就是從我們唐朝時傳過去的,,這里不再贅述。唐宋飲茶器具就多為瓷壺瓷盞,,一直到明朝中葉,,紫砂才逐漸為世人所知,因其對茶葉的功用而備受推崇,。
明朝文震亨《長物志》有云:“蓋既不奪香,,又無熟湯氣。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,,色,、香、味皆蘊”,。人們在泡茶時經過無數(shù)次比較之后,用紫砂壺只要將茶葉簡單沖泡,,泡出的茶湯更為清亮,香氣也更為馥郁,,無雜味,,無銹蝕味,能極大的發(fā)揮出茶葉的本味,,且由于紫砂壺的材質紫砂泥料燒制之后有極佳的氣密性,,可以固存茶味,溫而不悶,不會使茶久置變味發(fā)餿,于是認為茶壺還是“以砂者為上”,。
因沖泡方法簡單易行,,并更能保留茶味,紫砂壺由此日益盛行,。
文人之好
紫砂壺不是突然盛行起來的,,但后來在飲茶愛好者之間備受推崇,其實也確實是有“炒作”的,,只不過,這個“炒作”的推手,,是那些沒事兒就愛吟詩作對,,逮著個喜歡的物件兒就要吹上天的文人墨客,嘿嘿,。
青箬舊封題谷雨,,紫砂新罐買宜興?!猍明] 徐渭《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》
喜共紫甌吟且酌,,羨君瀟灑有余情?!猍宋]歐陽修《和梅公儀嘗茶》
窗外爐煙自動,,開瓶試一品香泉。輕濤起,,香生玉塵,,雪濺紫甌圓?!猍宋]米芾《滿庭芳》
小石冷泉留早味,,紫泥新品泛春華?!猍宋]梅堯臣《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》
紫砂向來不以秞飾,、以本體泥色為主不媚俗,穩(wěn)重古樸,,與文人自得的氣節(jié)氣質類似所以深受文人喜愛,,于是后來泥坯做紙,以詩為銘,,以花草,,人物,山水為衣,,提款刻印,,因寄所托,成為一種文人茶客間的風尚,。
以陳曼生的曼生十八式為例,,以器載文,,既豐富了紫砂的文化內涵,又增加了紫砂壺的文人氣息,,這一點讓紫砂壺已經不僅僅是作為日常器具,,而是形成了一種文化,成文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環(huán),。
《陽羨茗壺系》有言「壺經久用,,滌拭口加,自發(fā)暗然之光,,入可見鑒」,。
《茶箋》云“摩掌寶愛,不啻掌珠,。用之既久,,外類紫玉,內如碧云”,。
紫砂壺隨著使用的時間越久,,壺身會越發(fā)潤澤,有玉質的光澤,,溫文爾雅,,氣韻天然。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包漿了,,日久天長,,隨著不斷的沖泡把玩,紫砂壺的壺體會越來越細膩可人,,潤澤如玉,。
在使用紫砂壺的過程中溫養(yǎng),日益感受到紫砂的變化,,看著紫砂壺表面的光澤逐漸明亮,,觸手之時日漸溫潤細膩,其成就感和滿足感也是飲茶中的一種樂趣,這種樂趣恰恰是瓷器壺和玻璃壺所不具備的,。
紫砂文化發(fā)展已經百年,,其間涌現(xiàn)不少宗匠名家,無數(shù)佳品傳世,。紫砂壺兼具藝術觀賞性和實用性,,實在是泡茶的不二之選。
作為茶文化的一部分,,功用,,文化,文人推崇,古樸厚重,,兼具藝術性于一身的優(yōu)點得以使紫砂壺變得獨一無二,,用紫砂壺泡一壺清茶,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閑,,茶器古樸,,茶煙裊然,寧靜致遠,。茶器之首,,紫砂壺當不虛此名。
以上就是我對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優(yōu)勢的一些理解,,也許并不全面,,也許說不到有些人的心坎兒里,但壺友們對紫砂壺的喜愛是真的,,我們圈地自娛,愿每一位壺友都能擁有一把讓自己“摩掌寶愛,,不啻掌珠”的紫砂壺,。